為什麼有這麼多無能的人成為領導者?

作者頭像
撰稿

陳佳緣

最近或許是美國總統大選將近,一部在2020年發佈的TED影片被推送到我眼前:

「為什麼有這麼多無能的人成為領導者?」

演講者是專業的組織心理學家,但他並不會說一些很艱澀難懂的學術用語,

而是直接給出很實際的研究發現與解決辦法,甚至有點像脫口秀。

在職場上或政治圈,我們的確不乏看到那些「把自己想得很有能力」的主管、老闆,或是政治家。

去Google看看就知道了,輸入「我的老闆/主管」,最靠前出現的結果是...

最前面的兩個搜尋結果顯示,

如果遇到好主管是值得恭喜的一件事,代表「遇不到好主管」相對是種常態。就更別提一些容易充斥著抱怨、投訴文的論壇了。

看到這些文章標題,我腦中也迴響著前同事抱怨老闆的話語:「就只要做一件事而已也做不好,還常常覺得我們是他肚子裡的蛔蟲。」

而無能的領導者也容易產生不少問題:

「這些能力不足的領導者也會對其追隨者與下屬產生負面影響,導致敬業度、信任度和生產力水平較低,以及倦怠和壓力較高。」

而且從統計數字來看,男生通常比女生更容易被自己的才能所欺騙,甚至更有可能取得成就。

因為要讓別人相信「自己比實際情況更好」,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欺騙自己。

支持者眼瞎了嗎?

撇除那些背景強大的空降部隊,為什麼無能的領導人能上位?可能是因為下列原因:

  1. 人難以分辨「信心」與「能力」
    不管身處哪個國家或文化背景,我們都傾向認為:有自信的人更有領導力。
    但其實兩者沒有絕對的關聯性,「自認多有能力」與「真的很有能力」並沒有絕對的關係。
  2. 人難以抗拒有魅力的人
    從新媒體興起開始,有魅力又有趣的人更容易吸引跟隨者,繼而被簇擁成為領導者。
    但有能力的領導者與脫口秀演員是完全不一樣的,最好的領導者都是謙虛的,而不是「非常有魅力的」。
    我們往往容易看到那些在造選之時呼聲極高,高到像是偶像崇拜似的,但最後反對聲浪也極高的政治家。
  3. 人難以抗拒「自戀者的誘惑」
    那些擁有相當宏偉願景的人利用了「人性的自戀心態」。
    「無論如何都要愛自己」、「不要擔心別人怎麼看你」、「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棒,你就是最棒的」—這些流行的話語容易養成人的自戀心態,而且會讓上位者把領導力視為一種權利,進而缺乏自制力與同理心,沉迷於魯莽的風險,招致難以收拾的後果。
    但最好的領導人會「抑制自戀」,並且關心別人,包括注重別人的看法。相對的,他們也非常看重自己的聲譽,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減少醜聞的發生。

被領導者的心聲

雖然只針對政界,但下圖蒼藍鴿醫師兼Youtuber對無能領導者的控訴也完全反映了:

有些決策者的問題並不出在才能的高低,而是有沒有「展現出具體的同理心」— 有沒有切身體驗過民間生活,以及願不願意認真傾聽第一線人員的心聲。

轉自蒼藍鴿的臉書貼文

除了在無能的領導者下自立自強,還有什麼方式可以「自己創造最佳環境」,也就是從根本處做起,減少無能者上位的機率?

我們能怎麼做?

如果想減少無能的領導者上位,我們能做的就是,增加自己的判斷力,尤其是在面對男性時。

  1. 注重有效領導人的特質大於魅力
    我們應該因為一個人的能力、謙遜和正直而提拔他們,而不是那些自信、自戀的人。(雖然這種人通常在常人眼裡都頗有魅力)
  2. 別相信自己的直覺
    直覺就像幽默感,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有,實則沒有。(想想上一個自以為幽默卻被私下評論的人,相信不難回想。)
    別偏信一個人在工作及媒體上的形象,因為通常我們都會帶有無意識的偏見,越想壓抑某些想法就會越鮮明。
  3. 盡可能排除各種偏見
    不為了讓某些人成為領導者而降低他們的選拔標準,好比那些「自信追不上自身能力」的女性,並且提升自己判斷和選擇領導者的能力,才能大大減少那些無能者的上位機會。

如果還有更多心聲或具體的積極做法歡迎留言交流😀

作者頭像
陳佳緣
「寫文,是為了讓人聽見更多不同的聲音」。不是在寫文,就是在寫文的路上。
訂閱
訂閱通知:

0 Comments
最舊
最新
內聯反饋
查看所有留言

相關文章

更多文章

CLOSE
0
喜歡你的想法,請發表評論。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