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AI的圖片產生技術有了新的突破,於是有許多人生成所謂「吉卜力」風格的圖片,引起網友爭相生圖,不過有另一派認為,這樣生圖有侵權的疑慮,就算沒有侵權,也是對宮崎駿最大的不尊重。
臉書粉絲團擁有1.8萬粉絲的「設計師勞哥本人」,27日發表了一篇貼文,「現在全世界最生氣的繪師,應該都在吉卜力工作室裡面⋯⋯」短短兩句話,道盡了創作者對於「AI大量複製繪畫風格」的無奈,貼文底下有大量的創作者坦言,這是對宮崎駿最大的不尊重,另一部分認為這波趨勢會讓創作者不再願意創作。
熱衷於社會議題的謝昆霖,也在臉書上逆風抨擊這波「AI吉卜力風格之亂」,「宮崎駿的動畫對我是神聖的存在:只有吉卜力可以畫吉卜力的風格,那是我識別是不是宮崎駿作品的方法。」並引述宮崎駿當年的訪談,對這波AI模仿畫風的趨勢表示抵制與反對。
宮崎駿:這根本是對生命的侮辱
「我強烈感覺到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。」宮崎駿在2016年曾參訪一間AI動畫公司,那時候他看到工程師展示了AI的繪圖,直言「這令我感到極度噁心,創造這種技術的人完全不懂痛苦為何物,這根本是對生命的侮辱」。更表示:「我感覺我們正接近時代的末日。我們人類正在對自己失去信心。」
宮崎駿當時強烈抨擊AI製作的動畫,「感覺不到疼痛,也沒有保護頭部的概念」的奇怪殭屍模型,宮崎駿坦率地告訴該新創:「我無法再看這些東西,覺得它們有趣。創作這些東西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痛苦。」甚至直說:「我對此感到十分厭惡。如果你真的想製作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,那就去做吧。我根本不想把這種技術融入我的作品中。」
當吉卜力剩下畫風?
一開始接觸這波風潮的時候,也沒有想這麼多,畢竟當年也有很多人透過修圖軟體模仿出各種的風格如心海誠等,但這段時間看到這些反面的聲音,我不禁開始思考,AI對於繪圖的影響,是不是走到了開始擠壓人類的時候了?
IG上有一個設計師離職賣雞排的帳號,也在這幾天表示很感慨,當年的他以為是AI幫忙炸雞排,然後他負責繪畫,但是到現在變成了他自己炸雞排,但是AI幫忙繪畫的狀況。
不久之前也有一位國外的創作者,感慨說當AI可以繪圖之後,她在家中的工作似乎只剩下洗衣服這些雜事,好像自己才是AI的僕人一般,這跟當初AI運用的想像截然不同!
看著一張張的繪圖,我突然想到,或許這些「只剩下風格」的繪圖,才是讓繪圖界反感的主因。
繪畫是故事 畫風是靈魂
每當我們看到一張「吉卜力」風格的圖片,映入腦海中的會是什麼呢?我想可不單純只是風格吧,而是那個陪伴我們成長的那個故事,那個符合動畫的那個畫風,想起的是宮崎駿老爺爺對於創作者的熱忱。
對於繪畫的創作者來說,一張圖代表的是一個故事,當我們看著龍貓,就會想起下雨的公車站場景,想著小女孩趴在毛茸茸的肚子的畫面,感受到的是故事帶來的溫暖。
當「吉卜力」風格可以成為「吉卜力」風格,就代表這個風格已經成為宮崎駿的靈魂,宮崎駿老爺爺終其一生對繪畫奉獻的成果,但現在的我們卻用兩句話,就讓沒有故事背景的圖片大量充斥。
侵權的問題或許暫時無解,宮崎駿與吉卜力至文章發表時,也尚未正式發表回應,但我認為網友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思考:「家寧拿走andy的成果,大家都在為andy打抱不平,當AI剽竊創作者的作品作為資料庫,大家卻說這是現代趨勢」。
運用AI讓自己幻想成為宮崎駿筆下的角色,那當然無傷大雅,但面對這波AI複製風格的趨勢,對創作者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,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認真思考對待的。
